高二歷史教學反思
2010年05月20日 08:43
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
目前,河北省高中課程正面臨新舊交替的過程,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,教學模式也需要不斷革新。新課程、新課標要求打破傳統(tǒng)的教學模式,建立起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。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推陳出新,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充分發(fā)揮能力,達到基礎知識、能力培養(yǎng)、思想教育三位一體,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。許多教師在這個思想指導下,在教學實踐中嘗試改革,探索真正能適應新課標、新課程的教學模式。作為最后一屆舊版歷史教學課本、新的教學課標,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。如何適應新的教學,全面提高學生素質,我想就自己教學實際,談談看法
首先,要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。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歷史時間、事件、人物及一些最基本的歷史概念。這些看起來簡單,但實際操作起來并不容易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,連這些都難以做到。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。基本的歷史知識包含重要的歷史史實和基本歷史線索兩部分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牢固把好這一關。在此基礎上逐步培養(yǎng)學生的能力。老師們如果把大量精力用在教學形式多樣、手段先進、方法靈活上,課堂上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,在完成基礎知識傳授的教學中進行簡單的點撥,或者只追求形式的新穎,就背離了新課標的要求。比如,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把一些歷史故事以動畫、漫畫等形式表現(xiàn)出來,形式生動活潑,學生興致固然高,但忽略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史實的分析、理解、掌握,不能抓住教學本質,也就無法真正達到教學目的。知識是基礎,是依托,是載體,學生只有牢固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具體的歷史知識,才能形成歷史學習的初步能力,才能真正學會學習。
其次,充分發(fā)揮學生的主體作用。教師把握好方向,以教學指導為主,培養(yǎng)學生能力。
新教學改革要求改變過去單純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手段,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,還要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。因此 ,應做到以下幾點:
1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,學會看書。把課本中每一個歷史階段、每一章、每一節(jié)的具體要求和通過學習應該達到何種程度都告訴學生,讓學生心中 有數(shù),目標明確,既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,也便于學生檢查自己學習效果。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,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(jù),尤其是課本中的大字部分,是歷史課堂教學 的主要內容。當然,對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圖表,也必須指導學生去閱讀,這對于加深理解主要內容及拓寬學生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。就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,培養(yǎng)學生閱讀材料、分析材料內容,歸納材料中有效信息 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。
2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。每講完一個章節(jié)內容,學生可能會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,就讓學生把疑問提出來,交給全班討論,教師只在一旁作點撥、引導、啟迪工作。對于學生不能解決或不易解決的問題,要根據(jù)具體情況給學生予以及時答復或提示,必要時則給予個別輔導。實踐證明,學生自己搞清楚的問題,其印象是很深的,記憶也牢,這是激發(fā)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。對提高學生能力大有好處。
3、要求學生作學習總結。在每講完一章、一單元及一本書之后,我總是要求學生寫學習心得小結。寫小結實際上是一次重新整理與 復習已學內容的過程。學生們很可能在寫小結的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以前沒有認識、理解的問題,以便彌補缺陷, 并把分散在課本中的知識加以系統(tǒng)化,從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。
4、讓學生自己總結分析錯誤。學生在認識和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過程中,總會出現(xiàn)這樣或那樣的錯誤,這是學習中的正常現(xiàn)象,教師的責任在于引導學生發(fā)現(xiàn)錯誤、剖析錯誤、糾正錯誤。特別是大部分學生易犯的典型錯誤,一定要認真剖析,讓學生不僅要知其錯,還要讓他們知道錯誤的原因,使學生在糾錯過程中學習提高。
第三,培養(yǎng)學生的學習興趣,以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。
創(chuàng)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,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,關心他們的每一點進步,師生關系融洽,學生積極配合,就會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。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培養(yǎng)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。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要主動設疑,引導學生思考問題,指導學生進行評價,培養(yǎng)他們的分析理解能力。實施分類推進,培養(yǎng)他們的競爭意識。讓學生根據(jù)自己實際情況,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和競爭對手,在不斷挑戰(zhàn)過程中提高自己。
第四、在講解舊教材的同時,還要不斷更新知識和觀點,以適應新的教學需要。
在搞好舊課本教學的同時,主動學習新教材中增補的新內容,補充到舊教材知識體系中以完善知識。同時,還要認真研究新教材知識體系,使學生從多方面掌握知識和技能。
相關新聞:
上一篇:多少度
下一篇:對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學習的建議